站长

您当前的位置:环球品牌网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访林正财:大湾区养老合作大门已有、小门待通

2019-05-22 06:18:10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Admin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中新社香港5月21日电 题:专访林正财:大湾区养老合作大门已有、小门待通

  中新社记者 曾平

  “大门我们已经有了,小门我们如果也可以开通,我想对整个大湾区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香港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近日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合作接受中新社专访时如是说。

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
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香港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近日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合作接受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安老事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向特区政府提供建议,制订全面的安老政策。时任该委员会主席的林正财于2017年获委任加入行政会议时,被外界解读为香港有意提升对安老业的重视。面对记者关于大湾区养老合作的连串问题,林正财逐一详细解答。

  他指出,香港安老在医疗、社会服务、规划和基建方面做得不错,但用地和人手是“最大的两座山”。而大湾区在这两方面的资源总体较多,如果在离港较近、通用广东话且人手较充裕的地方多建安老院,对香港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好事是相互而言的。林正财强调两地的养老合作务必要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之上:香港的安老机构赴内地发展,采用香港管理、香港培训,但雇佣的仍是内地员工。这种合作模式既被港人接受,也助力当地推行改革。

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
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香港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近日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合作接受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林正财对港人在大湾区的退休生活还有更多前瞻设想。他发现不少港人在珠海、中山等地买房,背后或有为退休生活考虑的因素。这个概念若受港人欢迎,可探讨对应配合政策,这些房产所在小区的医疗安老设施也可有便利港人的安排。他相信全面的医养房屋结合小区能获香港退休人士接受。

  上述设想以港人选择买房的小区为基础,这些小区在现时情况中分散在大湾区不同城市的不同地方。林正财认为,如果大湾区某城市集中规划一片较大面积的土地专为港人养老而设将面临较大挑战。首先,此做法对该城市未必有很大益处;其次,香港的政策并不鼓励港人去大湾区养老,在哪养老属于个人选择,特区政府可以做的是,尽量为已选择在大湾区过退休生活的港人提供便利,让他们安心在所选择的城市养老。

  林正财提到另一个“成功机会大很多”的想法:如果这样的养老用地规划将受众扩展至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大湾区,甚至全国各省市,那么香港的医疗及安老机构,香港的管理及培训,都将大有可为;另一方面,这对于建设健康大湾区也有贡献。

  香港研发能力强,广东省人口基数大以及生产能力强,林正财相信大湾区发展乐龄科技生产链也有很大潜力。他希望大湾区能有这样的试点:科技公司去老人家住的地方开设大批实验室,研究如何利用科技便利老人家的生活,场景包括居家生活、安老院生活以及医院看病等。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6年的估算数字,在广东省逗留6个月或以上的港人有53万,当中7.7万为65岁或以上。为便利港人在广东省养老,特区政府已在2013年推出广东计划,移居广东的香港长者无须回港即可领取俗称“生果金”的高龄津贴。

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
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香港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近日就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合作接受中新社专访。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林正财根据过往经验指出,选择去大湾区退休的港人最关心两个问题,第一是看病医疗,第二是当地与香港的流通程度。前者仍是目前有待深化解决的领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模式最好扩展至广东全省,而两地不同的用药、没有互通的医疗纪录、运送病人、血液及标本的通关等“小门”应在推动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特事特办”继续互通;后者则关乎子女赴内地看望老人和老人回港参与社交活动的便利程度,随着大型交通基建相继落成,此问题已基本解决。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容许使用香港特区政府为资助长者就医而设的医疗券,合资格者每年可获数千港元资助。林正财希望医疗券能够在更多大湾区城市使用,认为这对安老服务的安排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进步”。他指出,这主要取决于香港机构赴大湾区发展的意欲,如果“小门”开通得多,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也会更大。(完)


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Tags:
作者:Admin